最新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
在新时代的背景下,我国对小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、优秀习惯的小学生,教育部最新发布了《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》。**将围绕这一问题,为大家详细解读其中的11点规范要求,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。
一、尊敬师长,团结同学
1.尊敬师长,听从教诲,积极参与课堂活动,认真完成作业。 2.团结同学,互相帮助,共同进步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二、爱护公物,保护环境
1.爱护学校设施,不随意损坏,节约用水、用电。 2.保护环境,不乱扔垃圾,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。
三、遵守纪律,遵守规定
1.遵守学校纪律,按时作息,不迟到、不早退。 2.遵守交通规则,文明出行,不闯红灯,不逆行。
四、诚实守信,言行一致
1.诚实守信,不说谎、不欺骗、不抄袭。 2.言行一致,言行举止符合小学生形象。
五、勤奋学习,全面发展
1.勤奋学习,认真完成作业,积极参加课外活动。 2.全面发展,培养兴趣爱好,提高综合素质。
六、热爱劳动,锻炼身体
1.热爱劳动,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劳动实践。 2.锻炼身体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提高身体素质。
七、关爱他人,助人为乐
1.关爱他人,关心同学,乐于助人。 2.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,为社会贡献力量。
八、文明礼貌,尊重他人
1.文明礼貌,讲文明、讲卫生、讲礼仪。 2.尊重他人,不嘲笑、不歧视、不欺负同学。
九、遵纪守法,维护正义
1.遵纪守法,不参与不良行为,不传播不良信息。 2.维护正义,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。
十、热爱祖国,关心国家大事
1.热爱祖国,了解国家历史,**国家发展。 2.关心国家大事,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。
十一、培养良好习惯,终身受益
1.培养良好习惯,按时作息,保持卫生。 2.不断学习,提高自身素质,为未来人生奠定坚实基础。
最新版《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》为小学生树立了明确的行为准则,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、优秀习惯的新时代人才。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,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。
- 上一篇:加权平均值是什么意思
- 下一篇: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办